查看原文
其他

1850年西藏法舞现场直播 ▎大英图书馆珍藏。

迦入 CHARU 2021-09-15


《19世纪西藏喇嘛的喜马拉雅山地图集:探索之旅》


戴安娜·兰格(Diana Lange),中亚研究博士,研究员,讲师。2008年,在柏林洪堡大学获得中亚研究博士学位,并在那里担任研究助理。在莱比锡大学和西藏大学学习汉学,并接受了中亚研究和经济学培训。她在西藏和喜马拉雅山开展了各项民俗文化的田野调查,并专注于视觉文化和制图历史的研究。


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地图 大英博物馆收藏


2020年7月23日,戴安娜·兰格出版了一本珍贵著作《19世纪西藏喇嘛的喜马拉雅山地图集:探索之旅》(An Atlas of the himalayas by a 19th century tibetan lama: A Journey of Discovery)。据大英图书馆20世纪60年代的一份文字资料记载,这些画出自一位西藏艺术家,可能是一位不知姓名的喇嘛,他与欧洲人有过接触,因此他的作品呈现了一种半欧式的绘画风格。


此书中对喜马拉雅地区的“羌姆舞蹈仪式”研究尤为重要,我们摘取了其中四场描绘西藏法舞的“现场直播”,向读者展现150年前在西藏的几场羌姆舞蹈仪式。


1

桑耶寺的“初⼗”羌姆舞蹈仪式 




这幅图显示了在桑耶寺⻔前的⾦刚舞法会。⼤⻔旁柱⼦左边的藏⽂描述如下:“བསམ་ཡས་གཙུག་ལག་ཁང་མདོ་སྡེ་མཆོད་པ།”——桑耶寺的朵堆节。


1570年,萨迦派⾼僧贡噶仁钦(1517-1584)创⽴了被称为“朵堆节”的羌姆舞蹈仪式,它的主神是紫玛护法(ཙིའུ་དམར་པོ།)和⽩哈尔王(པེ་ཧར།)。克⾥斯 托弗·⻉尔(Christopher Bell)认为,“朵堆节”的别名是于藏历每年五⽉⼗五⽇举⾏的“འཛམ་གླིང་སྤྱི་བསང་།”——世界烟供⽇。这个节⽇持续三天,是为了纪念莲花⽣⼤⼠调伏⻄藏的所有本⼟护法,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为莲花⽣⼤⼠所调服并敕命为桑耶寺护法的⽩哈尔王。


莲花⽣⼤⼠和他的密妃


在座的贵宾


 法乐帐篷   |  1931年,拉达克嘿密寺的僧⼈吹⻓号场景 

Rupert Wilmot 摄


瑜伽⼠


 ⿊帽舞者 | 右图:2012年,⿊帽舞者在赞斯卡的巴丹寺院    MareikeWulff 摄


代表“邬坚⾦刚持”的舞者 | 右图:2009年,在噶伦堡的姜萨德钦曲林寺,在“莲师⼋相”羌姆舞上代表“邬坚⾦刚持”(ཨོ་རྒྱན་རྡོ་རྗེ་འཆང་།)的舞者 Cathy Cantwell摄 


代表“⽇光莲师”的舞者 | 右图:2009年,在噶伦堡的姜萨德钦曲林寺,在“莲师⼋相”羌姆舞上代表“⽇光莲师”(གུ་རུ་ཉི་མ་འོད་ཟེར།)的舞者 Cathy Cantwell摄 


代表“狮子吼”的舞者  | 右图:2009年,在噶伦堡的姜萨德钦曲林寺,在“莲师八相”羌姆舞上代表“狮子吼”(གུ་རུ་སེང་གེ་སྒྲ་སྒྲོག)的舞者  Cathy Cantwell摄


代表“释迦狮子”的舞者 | 右图:2009年,在噶伦堡的姜萨德钦曲林寺,在“莲师八相”羌姆舞上代表“释迦狮子”(གུ་རུ་ཤཱཀྱ་སེང་གེ།)的舞者  Cathy Cantwell摄 



2

桑耶寺的巨幅唐卡墙



第⼆幅图显示了桑耶寺的巨幅唐卡墙(即展佛台),靠近桑耶寺的主⼊⼝。⽆论理由如何,这座唐卡墙并未出现在详细描述桑耶寺的插图中。羌姆舞蹈通常会在寺院的庭院⾥举⾏。有时桑耶寺主建筑的正⾯也会展出若干巨幅唐卡,描述了羌姆舞蹈中出现的神灵的巨幅唐卡有时也会被放在展佛台上铺陈展示。


巨型唐卡 | 右图:1950年在拉萨布达拉宫展佛节上跳羌姆场景  Peter摄


⽩哈尔王和紫玛护法 |  右图:拉达克嘿密寺⾥的神谕所⽤的⼀顶帽⼦,类似紫玛护法 Mareike Wulff 摄 (2006)


勇⼠与僧侣


代表“⼫陀林主”的舞者


代表“出家人”的舞者


阿拉⽩嘎


紫玛护法的⼀个侍从


代表“魔⼥”的舞者


护法的侍从之⼀ “宗宗” (རྩོང་རྩོང་།)


护法的侍从之⼀ “精” (གིང་།) 



 象征“审判者”的舞者


3

 羌姆舞蹈仪式—莲花⽣⼤⼠及其侍从



第三幅图展示了羌姆舞蹈仪式,中间有⼀个雄⿅舞者和⼀个林伽,由⼗六位舞者围绕着。这些舞者代表着六个不同类别的喇嘛的侍从。图中左上⻆的藏⽂标题为“བས མ་ཡས་མདོ་སྡེ་མཆོད་པ་འཆམ།”——桑耶寺朵堆节的羌姆舞蹈。


所有舞者都穿戴着绚丽多彩的戏装与⾯具。内⻉斯基·沃捷科维茨(NebeskyWojkowitz)指出:“忿怒护法神的⾯具的额上戴着忿怒五佛冠(ཁྲོ་བོ་རིགས་ལྔ།),上⾯带有微缩的天灵盖”。在这⼀羌姆舞蹈仪式中出现的⼤多数神灵都戴有这⼀类⾯具。 



雄⿅舞者 | ⿅⾸⾯具,美国⼤都会博物馆,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他进⼀步指出:“代表较⾼神灵的舞者的服装通常包括有宽⼤⻓袖的⻓袍(ཕོད་ཀ) 和类似⽃篷的短⾐(སྟོད་ལེ།)。有时候,舞者佩戴着⼀种胸络(སེ་རལ་ཁ།),它由⽊制珠⼦、⻣头或象⽛制成的珠⼦组成。有些舞者戴着称为“镜⼦”(མེ་ལོང་།)的圆形胸甲。演出装束的其他部分是⼀双⻓筒藏靴(ལྷམ།)。舞者⼿中的武器和其他物件象 征着不同的护法神”。该描述与插图中对舞者的描绘相对应。 


象征“阎罗法王”(དམ་ཅན་ཆོས་རྒྱལ།)的舞者 ,Joseph Rock,1925


摩羯兽(ཆུ་སྲིན་གདོང་ཅན།)与⼤⿊天(མ་ཧཱ་ཀཱ་ལ།)



4

拉萨乃琼寺法舞“羌姆”场景


收藏于大英图书馆,1850年代末.


1850年代末期,此时拉萨郊区的乃琼寺里,正举办着盛大的法舞即“羌姆”;而这幅插画为后人保留下的瞬间,便是法舞中的角色们都依次出场后,众人共舞的画面。


如果仔细观察,画面中的人物里,有的身着骷髅图案的外衣,有的戴着画有头骨面谱的面具,似乎正随着画面上方的锣鼓声、法号声,庄重起舞。


插画局部:  描绘着为法舞奏乐的乐师喇嘛们, 身着骷髅图案外衣,戴着骷髅面具的法舞舞者.


 尸陀林主外衣,木制鹿头。美国大都会博物馆19世纪末20世纪初.


装扮成骷髅的角色,他们所承担的可能是这场法舞里“骷髅(尸陀林主)舞”的部分。据史料记载,“(尸陀林主)的演员为十岁左右之小沙弥四位,身穿骷髅图案短衣,面具为头骨面谱,足蹬藏式花靴,从可怕的形相与舞姿中表现生死无常教义。



正好在这幅图中,我们可以找到这样四位“骷髅舞”演员,其中两位着骷髅外衣,出现在画面左侧;两位佩戴头骨面具,出现在画面右下方。


 尸陀林主法舞表演  拉萨  1939年



《19世纪西藏喇嘛的喜马拉雅山地图集:探索之旅》即是民族志地图集,又是19世纪中叶西藏世界的独特知识纲要,开启了学术领域的发现之旅,被称为大英博物馆的明智收藏。



感恩这份属于全人类的共同文化瑰宝。


图文来自

《19世纪西藏喇嘛的喜马拉雅山地图集:探索之旅》


往期文章
可点击图片阅读

为什么吐舌头 ▎藏族人的肢体语言

西藏的箱子 ▎藏传手工中的“爱马仕”

喜马拉雅的心脏 ▎多波。喜马拉雅文创  ▎冈仁波齐在那里



为我们讲述您的故事,您与藏地的故事

加入迦入,微信号:charuspace

翻译:刘时

编辑:迦入  山美龙石

文章素材版权归作者所有 请勿随意转载 后果自负

合作及投稿邮箱:charuspace@163.com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